首页 手机文章正文

考古:三星堆与《山海经》的处巧合,最后一个让成都人扬眉吐气

手机 2024年07月17日 20:19 649 admin

神话和历史一直都是一对孪生兄弟,在三星堆上热搜的同时,也让千古奇书山海经也逐渐走进世人眼中,其中很多情节与之惊人类似,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的实物注脚一般,那么其中的巧合,你知道几个?

扶桑,是山海经神话世界中,位于东方的神木。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,它为太阳的居所,其上有十日栖居。

“汤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在黑齿北。居水中,有大木,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。”——《山海经·海外东经》

事实上,九日在神话中一直会以金乌的形象来具象化,巧的是,在三星堆神树之上,也正好有九只青铜鸟与之对应,这是第一个原因。

此外,三星堆背后的古蜀国文明中,从初代先王“蚕丛”的名号中就不难看出,种桑养蚕的重要意义,而扶桑的本义,正是两支相互扶持生长的桑树。

当然,除了认定为扶桑神树之外,建木神树也有能成为青铜神树的理由。

“巴蛇吞象”这个成语我们并不陌生,说的是巴国有一条巨蛇,能够吞食大象。在山海经中神话中,认为被巴蛇吞掉的象骨具有治疗心腹之疾的药用价值。

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,君子服之,无心腹之疾。其为蛇青黄赤黑。一曰黑蛇青首,在犀牛西。”——《海内南经》

众所周知,巴国与蜀国相邻,考古:三星堆与《山海经》的处巧合,最后一个让成都人扬眉吐气那么这则神话的隐喻就很有意思了,是否暗示着巴与蜀的力量较量?如今的四川很难看到大象的踪迹,但是从三星堆以及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象牙来看,这种“巴蛇吞象”的概念可能并非凭空而来。

将数以千计的珍贵象牙,用来作为3000年前蜀王的祭祀礼仪之道具,可见当时蜀人与大象的生态距离,远远要比如今的我们要接近不止多少倍。

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恐怕就是那一对突出于眼眶之外的“纵目”了。而这种特殊的眼睛描述,正好对应了山海经中的一个神灵,名为烛龙。

“西北海之外,赤水之北,有章尾山。有神,人面蛇身而赤,直目正乘,其瞑乃晦,其视乃明,不食不寝不息,风雨是谒。是烛九阴,是谓烛龙”——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

烛龙的“直目”是什么?郭璞注云:“直目,目纵也,”我们再看“蜀”这个字。其本义可能正是指“纵目的蛇”。

原始的“蜀”字就是一个象形字,它的上部为“皿”,即纵目,也就是竖目;下部则为虫,《说文》云:“虫,一名蝮,博三寸,首大如指,像其卧形”,段注:“今本虫作虺”,而这里所说的“虺”就是一种蛇!

综合以上几点,蜀字上为人首,面中纵一目;下则为蛇。所以,蛇(龙)身,人首,纵目,这些正是烛龙的形象特征,所以古蜀国人信奉的宗祖神可能正是烛龙。

关于巴蜀的来源,在山海经中有着比较明确的记载,从这个世系中看,大暤也就是伏羲氏,这么说来,巴人和华夏的人文始祖,都是太昊伏羲氏了。

西南有巴国。大皞生咸鸟,咸鸟生乘厘,乘厘生后照,后照是始为巴人。——《海内经》

而大暤之后,则有咸鸟、乘厘、后照,后照开始就是巴人了。从这个起源来看,其始祖大暤之后的“咸鸟”就很独特,为什么要以鸟为名?

这可能就与三星堆盛行的鸟图腾文化有关系,其中不仅有很多青铜鸟、还有典型的青铜人首鸟身像。这样的记载与《山海经》中的五彩鸟或者春神句芒就极为类似。

此外,在《中山经》则记载了一整条山系,都崇拜这种人面鸟身的神灵。

三星堆蜀王鱼凫的“凫”字有好几种通假字,其中有一种就可以写作为“鱼妇”,这就让人不禁与《山海经》中著名的神话故事“颛顼化鱼妇”联系起来。

“有鱼偏枯,名曰鱼妇。颛顼死,即复苏。……蛇乃化为鱼,是为鱼妇。”——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

有人可能会说,鱼凫和鱼妇,可能只是名字上的碰巧相近罢了,但是众所周知,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也被世人解读为“建木”。

“氐人国在建木西。其为人:人面而鱼身,无足。”

更巧的是而《山海经》中所提到的“在建木西”的氐人国,其国人形态被描述得与鱼有极大关联,与鱼凫氏的姓名谐音且只有一字之差的“鱼妇”,其形态也与鱼相关。

此外,三星堆金杖上的纹饰,有鱼有箭有神王,也被解为鱼凫王的神徽。

在很多文明中,都特意强调自己天下之中的位置,山海经中有名为“都广之野”,学者蒙文通认为这里正是指如今的成都平原,这里曾为“天下之中”。

郭璞注(都广之野):“其域方三百里,盖天下之中,素女之所出也。”

想要成为天下之中,其实需要满足一个重要条件,这就是“日中无影”,所以在《淮南子》中才有了这样的说法:

“建木在都广,众帝所自上下,日中无景,呼而无响,盖天地之中也。

通天建木位于都广之野,这是古人判定天下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,明代的杨慎在《山海经补注》中云:“黑水广都,今之成都也”,直接将都广与成都等同起来。

而蒙文通教授认为”楚与巴蜀同为天下之中“最有力的证据在于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中的”中次九经“,记载了以岷山为首的一系列山系,此时的岷山就等同于昆仑,而古昆仑则正是处于所谓天下之中的地方。

《山海经》为巴人或者蜀人作品,或为移居巴蜀的楚人作品,这也是学术界很多人所持的一个重要观点,按照这种说法,三星堆与山海经之间的联系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标签: 考古三星堆与山海经的处巧合最后一个让成都人扬眉吐气

卓越科技网 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 版权所有:卓越科技网 沪ICP备2023023636号-5